如何打理一個滋養身心的生活空間
一個能夠滋養身心的生活空間,是能滿足生活需求、幫助我們減少生活上的不順、給予自己安定力量、並讓人全然放鬆的空間。
這樣的空間其實得來不易,也並非向外尋找就能擁有,反而是需要時間與耐心,慢慢的與所處環境磨合、改變而來。
分享幾個方法,一起照顧好自己與生活空間吧!
保留空白,才能填入驚喜
舒適的環境,首先要保有空間運用的彈性,讓這個空間成為滋養我們的地方,當生活的環境被各種雜物填滿,等同於這塊空間是由雜物們來使用。透過斷捨離,適度的「留白」,才能拿回空間的使用權,真的展現空間的價值。
斷捨離是需要練習的,與自己對話是很重要的過程。
如果無法果斷的清理、不知道如何決定物品去留,可以改用「加法斷捨離」來輔助自己判斷。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,拿起紙筆,想像自己入住一個全新的空房子,什麼也沒有,一天只能加入一樣新的用品。想想自己會最先購入的是什麼呢?從第一天列到第 30 天,這 30 樣物品會是我們生活中真正必須且要緊的。
這個練習不只適用於居家的清理斷捨離,以後在購物的時候,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思考,這項物品在我的 30 天清單內嗎?不要強迫自己一次到位,當沒有清楚辨認需求,並理解自己的習慣時,大動作的清理後續帶來的可能只是報復性的購物,很快的又會回到原點。
慢慢清理與練習,會越來越瞭解自己。
練習意識購物
打理好空間的基本體質,再來就是慎選帶進這個空間的物品與擺設,練習意識購物,是最簡單且長久的空間管理方法。
培養意識購物的習慣,可以從購買行為前開始,先思考為什麼需要購買?購買物須具備什麼功能才能解決問題?以實用為前提,其次再考慮外觀設計、環境友善的原料、人道生產過程、公平交易等附加價值,以此建立自己的購物原則。
另一個方向是有意識的選擇超過一種功能的物品,主動練習把不同功能需求合併在一起,減少生活空間裡多餘的雜物、創造更多的空間彈性。比如特殊設計的茶几,同時具備桌邊收納功能,還能輕巧移動充當小板凳!
先思考後的購物行為,可以讓每次的購買更有意義。
讓空間來配合習慣
了解自己的需求與習慣,才能讓空間更符合我們的理想。生活環境的不舒適、甚至帶來無謂的麻煩,大多是因為習慣與空間不符合,雖說都是小小的事情,但每天一點點的不順心,累積的煩躁感也很容易影響心情。
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的習慣,從中找出讓自己覺得不順的地方,並著手改變。讓動線安排、物件設置等等都能符合自己的習慣,呈現最省時、最好用的狀態,自然可以增加生活的舒適感。
另外,明確區分不同空間的功能也很重要,讓工作時能全然的專注、休息時能得到真正的放鬆與休閒。
每個人需要的空間機能都不同,從了解自己開始,也將同住者與寵物的需求考量進去,共同調整、讓各個空間設置能越來越符合理想狀態。
創造感官舒適區
在家裡打造一個能給自己安全感的小角落吧!可以是有張躺椅的陽台、一個安靜午睡的懶骨頭、或是可以在上面打滾拉伸的榻榻米等。在這裡,讓自己可以全然的放鬆,卸除外在的壓力與負能量,甚至拿下各種標籤,只做自己。讓心緒能回歸平穩,讓心思回歸到自身。
可以從減少五感雜訊開始,五官的感受是很直接的,我們不一定會意識到感官所接收的所有資訊,但這些不經意的感受,都會誠實的反映在身心上。尤其對於高敏感族群,視覺上的雜亂、聲音的紛擾、溫度、氣味等等都可能輕易地牽動情緒。
嘗試讓生活空間盡量簡單化,比如減少空間中的物品、選擇風格簡約經典又不退潮流的設計、良好的隔音、低噪音家電等,先減去容易變動與刺激五感的因素,再從這最基本的設置上,慢慢疊加自己喜歡的元素,像是利用透光的窗簾營造出光影的變化、擺放喜歡的天然香氛等,創造出感官的舒適區。
把大自然帶回家
沐浴在大自然中,是讓人舒緩壓力、提升幸福感的捷徑,科學研究也發現親近大自然可以降低憂鬱焦慮、增強免疫力。如果無法天天跑到野外,不如就帶點大自然回家。
擺放魚缸飼養魚兒是很好的開始,觀看流水可以平靜心情、舒緩壓力與肌肉的緊繃,而養魚能激發創造力跟創意、穩定情緒,甚至改善睡眠與疾病。
也可以在辦公桌前、家裡的窗台、陽台等光照充足的地方,栽種點植物、插上鮮花,不僅妝點環境,更能幫助自己更加放鬆。
植物的樣貌與狀態會隨著時節改變,每天都能發現一點不同,觀察著植物、感受著四季的變化,更提醒著我們順應自然生活。
對我來說,環境與人是共同成長的,生活在一個能夠滋養身心的空間,讓我們能更容易的維持在穩定的狀態,對身心靈的健康與平衡都能有正面影響;在經歷低潮與不順的時候,又能成為療癒自己的避風港。
而當人過的舒坦、日子過得愜意,也就行有餘力,更能反過來照顧好周圍的人與空間,形成正循環。
希望我們都能與空間和解,相互滋養,共同成長!